藏獒食物怎么做?
给楼主介绍两种做法吧,都是自家做的,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是熬汤,一种是炒肉。 先说熬汤,其实不管是小狗还是大狗,只要是爱吃肉的,就可以经常做给它吃。原料就是肉类加蔬菜(一般是胡萝卜)加一点主食大米或者小米,一起熬成稀饭样,加点盐,调料,特别香!我家狗狗都特别爱吃。
第一种是直接买熟肉制品(我是在淘宝上买的,叫“有赞优品”,是熟的肉串之类的),用微波炉加热后,拌到饭里给它吃;
第二种是自己做,以鸡骨架为例。把鸡骨架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开始炖,中途加入2、3片姜去腥提鲜,也可以加点香菇提味。等到锅里的水烧得差不多,肉也快熟了,可以加点盐,再加点小苏打(一般超市都有卖),搅匀了小火再炖一会,就可以了。如果嫌鸡汤太清,可以多加些水,放点菜叶,慢慢炖,最后也会变成浓汤。这种鸡汤对狗的健康非常有好处,特别是冬天,可以给它多喝点。
再来谈谈炒肉,这个做法也比较简单。和人们炒菜一样,先把食材切成片状,放入葱花等佐料,锅里放油烧热,然后倒入猪肉,不断翻炒,等到猪肉变色,放了点生抽,继续炒,关火,盛盘。
不过我觉得光这样炒,口感会比较干,不太好吃。我们可以借鉴人们做干煸菜的思路来改良一下,在倒进猪肉之前,先把切好的葱蒜辣椒等等调料下锅爆香,然后再倒进猪肉,这样处理以后,做出来的炒肉就会很香,而且不会很干。要是觉得油腻,可以吃的时候配点小菜,清淡爽口。
酥油糌粑:糌粑是一种用青稞(或小麦、豌豆炒熟研碎后)和酥油茶,或者是酥油拌和而成的食物。青藏高原一带的牧人常以此为日常主食。制作方法:首先将青稞等炒熟研细,再倒入大木碗内,用勺子将热酥油茶(或酥油)冲入,然后用手指将碗沿一擦,再将碗口朝下磕一下,碗口朝上,两手同时从碗的两端向中间一撮,再提起碗将手指稍一用力,糌粑就团了起来,即可食用。
酥油茶:酥油茶被藏族人称为"波玛顿巴",也就是吉祥美满的意思。客人喝酥油茶时不能太急太快,要一勺一勺慢慢喝,喝完以后还要赞口好,吃一些馍馍、奶酷、炒面就酥油茶味道更美。吃喝时要边喝边添,添茶时,如果客人将脸从碗边仰起,碗的上面朝向主人,则表示还要;如果将脸从碗下仰起,碗的下面朝向主人,这表示已经喝够。制作方法:新鲜牛奶放入锅内加热,不能用铜锅,因为铜会与酥油起化学作用而使酥油变黑;加水不宜太多,多了不容易澄清,热了就会溢出锅外;加热时不要搅动,只要将锅前后轻轻摇动即可,以免把牛奶搞浑;烧开后移到一旁让其自然冷却,冷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小时;冷却好后用勺子撇取上面凝结的酥油块,放在有酥油渣的酥油桶里捣碎、压紧,再将桶口封严,最后用力上下抽打桶把,大约半小时后桶内就会出现黄灿灿的酥油。酥油茶的制作并不复杂,先将砖茶放入大竹桶中煎熬滤渣后倒入锅内加热,再将加有适量酥油的打茶筒用木棒捣匀抽打,直打得油茶发粘,然后到入加有核桃、芝麻和盐的锅里再烧热,一锅味美可口的酥油茶就做成了。饮用时,茶勺内总要浮着一层酥油,一定要从勺底部先喝,越喝酥油越少,这样才能品其原味。
牛羊肉泡锅:藏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与他们的吃喝方式有很大关系。吃"羊头汤"时,都是几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大铜盆边,每人一手拿饼,一手拿刀,自己割肉蘸佐料食用。吃烤全羊时更是热闹,都是大家围坐在一起用手抓着吃。还有"牛头汤""羊肚汤"吃法都大同小异。制作方法:首先把羊头、羊肚、牛头反复洗尽,放入锅内加入生姜、葱、盐、花椒等调料加上足够的水,旺火烧开后,再用小火煮1至3小时,煮好后盛入大铜盆里,另配一盛有辣椒水、生葱、蒜、醋、芝麻等调料的盘子,用饼子蘸着吃,不但解渴、去油腻,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
风干肉:风干野牦牛肉是藏族牧区居民储存肉类,以备常年食用的一种方式。肉呈紫黑色,味道鲜美无比,口感、营养远远超过干牛肉。一般将鲜肉切成5~9厘米宽的长条,挂在帐房内,不上盐,也不熏烤,只是依靠高原空气流通的风干作用,将生肉脱水干化。藏族牧民称风干牦牛肉为"古托",风干羊肉为"古扎",这种习惯是古象雄时期遗留下来的。制作方法:先将野牦牛肉块洗净晾干,用白酒、丁香等调料将牛肉腌上3天。然后将牛肉挂在阴凉通风处,每隔2天后在牛肉上涮上水、盐和调料,一般在10~15天左右即可。吃时切成片或条蘸上辣椒面、孜然粉、盐等调料食用,还可以炒食或煮食,味道鲜美无比。
青稞酒:青稞酒主要用青稞或豌豆为原料酿造,是青藏高原特产。青稞酒度数较低,酒味淡薄,透亮透明,绵甜爽口,清香宜人,还具有健脾胃、消化和保健等作用。牧区一般在每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