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猫有弓形虫么?
弓形虫病(Coccidiosis)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在细胞内所引起的动物寄生虫病,属人兽共患传染病。 据估计,至少有30%的人口患有此病,大多数病人为隐性感染,无显著症状或仅表现出轻微的症状如疲倦、恶心、呕吐和腹泻,但此病对怀孕妇女和婴幼儿的危害性极大。
病原体: 弓形虫属于寄生虫中的线虫纲蛔目弓科,只有细胞核而没有细胞器,因此也称为原生动物。其形状似弓,成虫体长2~10um,宽0.5~4mm,分体部和尾部分节,体表有一层细胞膜。
生活史复杂,需要经过卵、幼虫、菌体、孢子这四个阶段。
其中,由母体传给的卵内含期生活于消化道中,可存活数日;幼虫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内发育,变为具有吞噬功能的噬菌体;细菌体的出现是疾病发作的重要标志;最后,细菌体进行分裂繁殖产生许多子代细菌体,同时形成大量的孢子,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孢子开始发芽,产生新的幼虫,继续完成其发育过程。
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虫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
人体被感染后,弓形虫先在细胞内增殖,而后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如果怀孕,还可引起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 由于该病感染范围广,种类多,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
目前对此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从患者体内检出相关的抗原、抗体及阳性细胞内细菌体,还可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到寄生虫的存在。[1]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控制病情。
常用药物有氯喹、阿苯达唑、甲硝唑、四环素、强力霉素等。 对孕妇患者应及时治疗,以免造成胎儿损害。
预防: 除做好必要的药物治疗外,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样非常重要。
一、管理传染源,做好疫情报告:对患病动物要及时处理,防止其污染外界环境;同时应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上报疫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是预防寄生虫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应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品;注意餐具的清洁消毒;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不接触、不摄入可能受到寄生虫污染的食物。
三、提高机体免疫力:除加强体育锻炼、合理作息、充足睡眠、平衡营养等方式来提高机体免疫力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加以强化。
四、保护易感人群: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可使用相关疫苗进行预防性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