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狗寿命那么短?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涉及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目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尚无定论。 这里分享一下近期的一篇相关研究,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团队,发表在《Nature》子刊上。 根据论文中的描述,该研究分析了2109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与犬的寿命有关的基因主要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凋亡(apoptosis)以及炎症反应有关。 其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是Caspase 3,其在哺乳动物细胞的死亡信号传递中起关键作用;与炎症反应有关的基因包括IL6、CCL2等,这些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都会受到调节。 该研究团队还建立了包含482种蛋白质的人类老年疾病蛋白数据库,并通过与犬类对比发现,有36%的人类衰老相关蛋白可能在犬的衰老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他们发现在与人类老化的多个分子通路中都出现了差异表达,并且这些变化往往具有同源性,这可能意味着在某些衰老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学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中的实验对象只是从46只犬中随机选择的15只,而且并没有对衰老的时间进行精确的量化(如年龄或寿命),因此最终获得的基因和蛋白的数据集并不能直接应用于衰老过程或者寿命的长短。 但是,这项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表明衰老过程可能与细胞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基因和蛋白在衰老中的作用。
同时,该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与寿命长短有关的基因和蛋白,例如IGF1和IGF1R,它们在抗衰老研究领域已经较为充分地被证实,有望作为未来延缓衰老进程的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