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一生中会得什么病?
兔疫病是制约养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兔主要有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类疾病。
兔传染病
兔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主要特点为传染性和流行性,常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发病,或急缓交替进行。兔传染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按“免疫、消毒、隔离、治疗”的兽医防治措施进行,防治重点应放在免疫和预防上。
一、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大叶性肺炎、出血性感冒。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兔的传染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病兔主要症状为病初体温上升到40℃以上,消瘦、沉郁,不吃饲料;随后咳嗽,呼吸加快。鼻孔流出泡沫样分泌物,眼结膜充血;下痢,粪便混有黏液和血。病程略长者可恢复,但多迅速败亡,致死率达90%以上。本病主要发病对象为6个月以下的幼兔,成年兔也有感染和发病的。病兔是主要传染途径,患巴氏杆菌病的康复兔成为带菌者,能长期排出病原体,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传染健康兔,使健康兔感染发病。被巴氏杆菌病传染的兔场,在兔场内的任何地方都能发现,尤其以饲养场为多。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可试用青霉素肌注,幼兔每日25万单位,成年兔每日50~100万单位,连用2~3天,同时用土霉素、四环素等消炎类药物进行消炎;也可用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毫克)做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
二、兔波氏杆菌病即魏氏梭菌感染,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是兔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病兔常并发或继发于巴氏杆菌病、绿脓杆菌病和传染性肠管疾病,发病率为5%~25%,死亡率可达58%以上。病兔以急性发病、死亡急剧、剖检时肠道肿胀、出血为主要特征。
病兔常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昏睡、沉郁、疼痛、厌食、拉稀、脱水,最后呼吸极度困难,多数因昏睡和脱水而死。一般无明显神经症状,少数病兔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四肢麻痹、昏迷等。
治疗本病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对病兔的消毒、喂给易消化饲料和抗生素等。对病情较重,出现神经症状的病兔可肌肉注射苯醚胂胺(安乃近),每68千克体重注射50~100毫克(按说明书配制),1天注射2次。
三、兔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在消化道内感染致病,病原是绿脓杆菌。病兔常表现食欲下降,被毛蓬乱,消瘦贫血,生长发育迟缓,拉稀,粪便恶臭,肛门污秽,后期呈水样。同时病兔还表现精神沉郁,结膜和体腔出血点,肌肉痉挛疼痛,呼吸困难,昏迷、死亡。临诊断时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
治疗:可用庆大霉素每1千克体重肌注6毫克,24小时1次,连用3天;同时用磺胺脒、恩诺沙(125毫克/千克)口服,每日2次,连用3天。
预防:对患兔要隔离治疗;搞好兔场和兔笼卫生,饲养用具经常清洗和消毒;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喂和进行饲料配合饲喂,适当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以提高抗病力。
四、兔波氏贝纳氏克氏病是由贝纳氏杆菌引起的兔子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波氏贝纳氏杆菌。主要表现母兔流产,公兔生殖器脱肛,是兔场引起母兔死胎、木乃伊胎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本病的发生、流行主要是由公兔的生殖系统带菌感染给母兔,使母兔怀孕中期发生流产和死胎、木乃伊胎。病兔临床症状为下痢、咳嗽、流眼泪和流鼻涕以及呼吸加快。怀孕母兔,到怀孕中期出现流产,并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活力消失的幼兔。
治疗:可用土霉素或四环素口服,每千克体重20毫克,每日2次,连用3~5天;同时用庆大霉素钠盐或卡那霉素钠盐,幼兔每千克体重5毫克,成年兔每千克8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
五、兔假结核病是由假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仔兔的传染病,主要感染30日龄以内的仔兔,尤其是初生兔子,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新生仔兔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其病变主要出现在肝脏、肺脏和脾脏,引起仔兔肝、肺坏死,是仔兔高度传染性、致死率很高的疾病。
患病仔兔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精神委靡倦怠,伏地或躺地,体瘦,不吃饲料;拉稀,粪便呈黄绿色带水样并恶臭。病兔发病后无食欲,体瘦,精神不好;拉稀粪,呈水样,并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四肢麻痹,甚至口吐白沫。
治疗:防治本病,可用链霉素,每千克体重注射1万单位;卡那霉素1万单位,同时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幼兔1万单位、成年兔2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3次,连用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