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带腥臭是怎么回事?
大便有腥味,可能来自于食物的影响。 比如吃了比较多的肉类、蛋白质或者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都可以引起粪便气味变化,这个时候如果注意饮食调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一般2-3天就能够恢复,所以不用特别担心。 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粪便带有明显的血腥臭味,而且持续时间很长,并且通过饮食调整也不能见效,那就要小心是不是疾病引起的了。 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
1. 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出血或者是下消化道出血(结肠直肠肛门)都会引起粪便带有血腥味。 如果只是有腥味,而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以先观察几天;如果有便血,且血量比较多,要及时就诊!
2. 肠道菌群失调:当胃肠道内有害细菌过度增殖,抑制了有益细菌的生长,就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导致粪便有腥臭味。 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来改善,减少生冷、辛辣食物的摄入,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多喝水,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同时注意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勤换内裤。大部分人的症状都能慢慢改善。
3. 寄生虫感染:如果是蛔目的寄生虫,如蛔目蛔科和异尖线虫等,在幼虫阶段的寄生虫可以钻入消化道壁,从而诱发消化道粘膜炎症反应,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部分患者可以排出含有黏液血液或黑色水样的粪便,这个时候要注意和上述的消化道出血相区别。
如果是寄生虫导致的异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驱虫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