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什么时候定形象是?
1983年,一位台湾老兵在回故乡定居时,在内蒙古的茫茫草原上救下了一只小犬,他给这只小狗起名“顿珠”(音译);一年后,这位老兵在散步时,又遇见一只受伤的狗,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家探望后,发现“孩子”的右前脚受伤,便为其清洗伤口、包扎,并给它起名“阿里”(音译)。 后来,这两只小狗渐渐长大,分别拥有了自己的家族,它们各自生的儿子女儿外带从别处收养的狗狗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不过因为血脉关系,这两个家族的狗狗经常混在一起生活。 因为台湾老兵的祖籍是青海,所以他在台湾又被称为“青嘎”(音译)。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他的子孙们把两只老狗的后代带到美国发展,并给它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蒙古獒”。后来,又有几个品种和蒙古獒杂交,形成了当今的“标准獒”。 不过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种体型大而匀称、外观威猛、行动敏捷、善于奔跑的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犬科动物。
据考证,这种动物是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从西藏东部传入内地的,并被培育成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华田园犬”。 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目前还无法得到更为确切的历史资料来证明,但这些来自高原的狗真的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无论环境如何、条件怎样,它们都可以很好地生存下来——这是不是可以称作“天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