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瘟怎么引起?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a virus,CDV)引起的,以高热、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严重侵害幼犬健康的传染病。 该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主要感染犬科动物,也可感染人类。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胃肠炎期、神经症状期,后期多发生死亡。 近年来,随着宠物饲养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检疫工作的不断完善,本病的发病率有降低趋势,但一旦发病,致死率极高。
1、流行病学
犬瘟热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短者2天,长者可达20以上。发病年龄多在3~5月龄的幼犬,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犬龄的增加而下降;成年犬感染后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出现临床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 犬瘟热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犬和带毒犬,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如共同使用器具等)传播。在犬类群体中,一般先由病犬和健康犬接触传播,当病犬排出含有病毒的分泌物时,由于粪便中存在大量的病原,此时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当病毒在犬群中扩散开来,部分体质较弱的犬只首先发病,继而进行传播。在传染病的防控中,及时隔离患病犬和密切接触者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2、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的不同分为三类: (1)、急性型:又称为狂热型,多见于年龄较小、免疫功能低下的犬。临床特征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极度沉郁,厌食,嗜睡,伏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下,结膜潮红,流泪,水样鼻涕,咳嗽并伴有肺炎征象,尿量减少,大便干硬。病程一般为3~5天,如积极治疗可延缓生命,减少死亡。 (2)、亚急性型:见于年龄较大或身体虚弱及患有其他疾病的犬。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情的发展较为缓慢,病程约为1周左右。 (3)、慢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犬,常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病变特点是胃肠道粘膜糜烂,溃疡,出血,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最终因衰竭死亡。
上述三种类型之间无明显的界限,可根据发病情况、病程长短等进行划分,但无论哪种类型,其病变部位主要在消化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从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在血液检查中,可见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严重时还可见到黄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