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寿命是多少公里?
说一个比较冷门的常识,一般鸟类(非候鸟)的长途迁徙能力很弱,比如家养的鸽子,放它一只飞,能飞到一百多公里外的邻居村庄,已经算很不错了;而野生的同属鸟,如海鸥、白鹭等,长途迁移的能力也只有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而已(这里说的都是正常情况,没有特殊天气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非候鸟类的鸟,它们的骨骼是中空的,身体轻盈,飞行的主要动力来源于翅膀的扇动,这种飞行方式的缺点就是距离长了之后,需要休息,而且效率不高。 龙鱼是热带鱼类,不需要进行长途迁徙,但是如果气温骤降,它们也会进入鱼屋,等待气候转暖。在野外,龙鱼最多可以离水40米高,在大雨过后沿着小溪逆流而上;而在水中,它们可以游得更快,更远。当然,在水中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所以如果是养在鱼缸里的宠物龙鱼,只要做到定期换水和加氧气,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养的是野生龙鱼,那就另当别论了。首先,野生龙鱼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常年受到洪水和暴雨的冲击,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它们也需要长途跋涉,否则就只剩下死亡一条路可走了。
一般发动机的厂家会标注三个寿命标准:设计寿命、经济使用寿命和服务寿命。设计寿命就是根据设计件的磨损极限和疲劳寿命计算出来的理论寿命;经济使用寿命是根据使用成本计算出来的(燃油、保养和大修费用),即维修费用超过油耗时,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服务寿命是厂家对外承诺的质保期,一般厂家为了降低维修风险,给出一个比较保守的寿命。比如国内的某1.6L发动机,厂家承诺20万公里/10年的质保,但实际设计寿命达到了30万公里/15年。
因为国内的保养制度比较差,欧美一般是2000~3000公里保养一次,我们国产品牌普遍是7500公里或者1年保养一次,而国外品牌是7500km或者6个月保养一次,所以国内的发动机寿命不如国外也是比较正常的。
因为国内使用环境比较恶劣,比如雾霾、汽油质量、道路质量、气候差异等,所以国内使用的发动机不如国外的寿命长。
一般国产发动机,按照6万公里/3年保养一次,寿命一般在20万~25万公里左右,比如奇瑞的ACTECO发动机;而欧美系的发动机,寿命在25万~30万公里左右,比如大众的EA211、通用的Ecotec;日系的发动机寿命也在25万~30万公里左右,比如本田地球梦科技系列。
如果按照欧美保养制度每5000公里保养一次,基本可以达到理论寿命。以一款活塞行程比较大(冲程长,扭矩大,转速低,低速工况使用多,所以磨损大)的国产1.6L发动机为例,活塞环等易磨损件,寿命在20万公里左右,缸体和曲轴等基础件,寿命在40万公里左右,所以按标准5000公里保养一次的话,这个发动机的寿命在20万公里左右,超了之后,就属于额外寿命了,因为部分低速工况,换油周期达到了上万公里,但按要求,6000万公里就要保养了,所以如果按照一年的里程数是2万公里的话,那么这个发动机的寿命就是10年左右(注意:这个只是一款发动机的寿命,只是以比较恶劣的工作工况来推测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