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鱼怎么养寿命长?
“短命”的罗汉到底能不能“续命”,今天咱们来说说关于罗汉鱼寿命的话题 首先得明确一个事实,任何一条鱼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就算是看起来“永不下线”的热带鱼,也是会死亡的(换一句话就是“寿命长短取决于你的饲养水平”)。 那为啥会有“短命”的说法呢? 其实,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有研究人员做过一项有关罗氏鱼的寿命研究[1],研究对象是2087条人工饲养下的罗氏鱼,它们被分为了6个组,分别代表不同年龄的罗氏鱼,每组鱼的初始体重和体长都有类似之处。 研究人员通过跟踪记录这些鱼类3年的情况,来观察它们的衰老过程以及死亡率,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short-lived”(短命的) 这个结果其实没有啥毛病,因为将实验中的所有指标加一起考虑,确实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各种代谢功能的降低,身体受损程度的增加,鱼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到第3年时候,6个年龄组的鱼全部死亡。
不过,这篇论文中有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介绍实验对象的起始状态时,这样描述道: 也就是说,实验之初,虽然所有鱼类的年龄相似,但是老鱼(成年)的规格一般来说比幼鱼(幼苗)要大一些,这也可能是造成“短命”感觉的原因之一,毕竟大号的鱼相比小号的鱼,消耗的能量多,对饲养要求的级别也会更高些。
当然,这项研究也指出,如果想办法提升水产养殖的质量,例如提供更高的营养浓度,或者更多的运动场所,也许能让罗氏鱼们的寿命得到延长。 那在实际养鱼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提升质量?无非就是加强营养、加强管理,让鱼儿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条件而已,这似乎没啥技术含量。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可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