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哈士奇是什么意思?
“阿拉斯加”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早在1985年前,这条航线是由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Anchorage)飞往加拿大的温哥华(Vancouver)的定期航班,而该航班的航班号首字母是AK,因此这趟航班被称呼为“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 ”;随后这趟航班的飞机就都被称为“阿拉斯加机(Air Alaska)”,最后演变为现在的“阿拉司加航”(Alaska Airlines) 而“西伯利亚”则是指俄罗斯西北部的西伯利亚省。 西伯利亚航线的飞行路线大致是沿着外蒙古的西部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南行,经过鄂霍次克海、北冰洋和阿拉斯加,最终抵达美國西海岸的西雅图等地。由于这条航线需要飞越北极圈,因此也是全世界最远的航线之一。 既然有“阿拉斯加”这个名字,自然就有阿拉斯加的特产——哈士奇了! 哈士奇(Russian Wolfdog)又名西伯利亚雪橇犬,是原始的古老犬种,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
最初,哈士奇被用来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拉雪橇,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铁路建设迅猛发展,原本在冰原上自由驰骋的哈士奇被限制在了狭窄的铁轨上,随之而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更是让它们几乎濒临灭绝。 好在战后人们意识到了这一优秀犬种的宝贵之处,加以精心培育,这才有了如今遍布全球的哈士奇。 而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哈士奇”一词,实际上是一种译音——“哈土其”或“哈斯奇”,它来源于哈尔滨叫卖哈士奇的商贩们发明的谐音梗。 在二十世纪初,有许多人为了淘金来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并在那里定居下来。
而最早进入中国的哈士奇便是来自那里的移民带去的宠物,后来渐渐传播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东北地区广泛饲养着一种体型略小、被毛呈黑色的可爱小狗,被人们叫做“小黑狗”或者“黑贝”。而这种小黑犬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哈士奇。可见这种犬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一位哈尔滨的商贩从国外引进了一只幼小的哈士奇,将它贩卖给一位台湾商人,这只哈士奇才正式成为了一个商业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