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生病是必须的吗?
在狗的一生中,有65%的概率会患一种或多种疾病[1] 。其中,最常见的4种疾病分别是呼吸道感染(50.37%)、耳螨感染(28.97%)、犬瘟热/细小病毒感染(17.33%)和胃肠炎(7.94%);其次为湿疹(5.26%)、皮肤真菌病(4.56%)以及牙结石/牙龈炎(4.40%)等。 以上数据摘自[2],作者是南京农业大学金梅林教授团队,他们多年深耕动物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Nature》等国际知名期刊上。这些结果表明:在狗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两周就会发生一次健康问题[2]! 在过去十年间,该课题组对近三万只猫狗进行了长期的健康监测与追踪调查[3][4][5][6],并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他们发表了多篇有关狗健康的论文,比如上面提到的[2],也包括这篇[1]:
一、狗狗患病时,主子们通常会有哪些反应呢? 当宠物主人发现狗狗出现异常行为时,往往说明它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健康危机。例如上述研究中的“疼痛”指标显示,当狗狗的疼痛阈值超过某一临界点,它们就会出现疼痛的行为学表现,包括不愿行走或活动、舔舐被咬部位、蜷缩或打滚等行为[1]。
二、不同年龄阶段狗的疾病负担有什么特点吗? 随着狗年龄的增长,其罹患疾病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2]。在幼年期(1月龄至3岁),狗狗患病的概率最低,只有12%左右;成年期(4-6岁)次之,为25%上下;而老年期(7岁以上)则最高,超过了5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狗子患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2]。
三、影响狗狗患病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导致狗患上不同的疾病。具体来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从室内到室外、搬家、外出游玩等,都有可能会导致犬只患病的概率明显增加;人的行为也与患病的几率密切相关,如果人们经常把狗独自留在家中、不给狗狗进行免疫接种或者喂食不卫生的食物,那么它患病的风险都将大大增加[2]。
四、如何尽可能降低自家狗狗的发病率呢? 首先,应该给狗狗提供营养丰富且均衡的饮食。这不仅能帮助狗狗保持身体健康,还能有效地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其次,要定期给狗狗接种疫苗和驱虫药,这是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最后,还要注意保持狗狗生活的环境卫生,定期打扫,清除污染物,避免病原微生物在室内滋生繁衍。
总之,为了维护自己和爱宠的健康,我们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来减少宠物患病的危险因素,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临床体征特征,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宠物是否患病,从而尽早进行治疗干预。